个体教育来往往强调教师个体的努力,较少强调教育成效。因为教师个体可以决定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投入,也由自己承担教育过程的结果。只要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努力了,他的投入就达到了最大值。由于个体完全拥有教育过程的成果,所以对他的激励也达到了最大化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活动的自然进程,就是教育成效最大化的过程,任何对教育个体的干涉或者对教育过程的干预,都是对教育成效最大化的破坏。由于个体既能全部掌握整个教育过程,又对所有的投入与结果承担责任,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位个体都能够更长远地考虑教育活动,更主动地遵循教育规律,从而给予受教育者更有效率的教育服务。事实上,这既是个体教育优势所在,也是为什么在集体教育盛行的今天,依然要弘扬个体教育理念的原因所在。
尽管个体教育更能顺应学生的个性,也能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但个体教育最大的弱点是教育效率低下,教育周期漫长。因为在个体教育中,虽然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来配置教育资源,甚至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调整师资,这对学生成长是有帮助的,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却是低下的。学生成长是一个需要等待的过程,教育则是一项慢的艺术。正是因为个体教育拉长了教育周期,所以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待,把教育这个慢的艺术发挥到极致。但如此漫长的教育周期,使得对教育过程的评估和管理都变得非常困难。因此,个体教育虽然是好的教育,但个体教育也是“个别人的教育”。当教育体系要承担提高国民教育素养的责任时,个体教育就变得不堪重负,这时候只有依靠集体教育的规模效应,才可能完成公共教育的宏大目标。此外,当教育成为一种公共资源时,作为“个别人的教育”的个体教育对教育公平形成了极大的挑战,而以追求公平为目标的公共教育,也就应运而生了redlw.com。
当教育实践形态从“个体教育”转换成“集体教育”、从“个别人的教育”转变成“公共教育”时,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从追求教育的内在规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变成如何让教育资源的使用更为有效,如何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从而发挥集体教育的规模效应,充分体现公共教育的公平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资源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达成提高国民教育素养的目的。所以说,尽管集体教育和公共教育都有着个体教育的基因,但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为了获得教育的规模效应,为了体现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性,往往又要牺牲个体教育在理念上的纯洁性,弱化在实践中因材施教的个别化,去追求集体教育的有效性。
要把原本属于个别人的个体教育转变成具有公共性质的集体教育,就需要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不论是对教师资源的调配,还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都应该让步于资源的有效使用。于是,原本依靠教师个体自觉性的行为,就转变成了学校组织的计划行动;原本顺应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然进程,就转变成了依靠学习成效进行调整的主观活动。为了有计划地开展行动,为了更有效地调整教育活动,这就需要对集体教育的过程进行监测。在产品生产或者商品销售过程中,对整个过程进行数据化监测,这肯定是科学化生产过程和销售流程的内在需要;由于教育过程的人性化与个性化非常明显,要推动整个过程科学化程度的提升就更加艰难,要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引领和管理就更难实现redlw.com。所以,对整个过程资源的使用和学生成长进行监测,这就是我们讲的绩效评估以及使用与绩效评估相对应的教师薪酬制度,就变得更有必要。事实上,对传统教师薪酬制度的指责,正是教师的薪酬缺乏结果导向,将教师的报酬和管理与学生的业绩挂钩的工资制度能够纠正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