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主要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是对知识的反思,一是对情感的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自我敞亮与自我生成,而反思是实现这个本质的必然途径。雅斯贝尔斯说,“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因此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试问,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可靠的吗?知识到底与我们的生命有多少关联?我的成长、我的行为抉择、自我实现,与我所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关系呢?眼光再放宽一点,人类的知识与人类的抉择、人类的命运,有什么关系呢?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意味着我们有初步的反思了。对知识的反思,尤其是对知识里面元知识的反省(知识是会扩展、扩充的),才能产生见识,产生智慧。可以说所有人类最具有原创性的发现与创造,往往都是对元知识的反思。 那么,什么是元知识呢?首先,元,即第一的意思,如元首、元旦。所谓元知识,就是第一知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他知识都是其孽生、繁衍出来的子子孙孙。换个通俗说法,每个学科里面的公理、基本前提等,就是这个学科的元知识。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创造性贡献,就是因为他完全颠覆了经典力学世界里牛顿发现的时空元知识: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体的,当超过光速的时候,时间会膨胀,空间会收缩。当爱因斯坦对牛顿关于时空的元知识进行反省与批判的时候,伟大的创造就开始出现了。又如因果律,因果律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的逻辑前提和元知识。英国哲学家休漠曾追问因果律是否可靠?太阳今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谁能保证明天就不会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吗?休漠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因果律,不是客观的,也不是理性的,而是经验归纳(心理习惯)的结果。这个反思很要命,将完全颠覆自然科学的基石,为了解决这个休漠难题,所以就有了康德后来为真善美知识划界的伟大贡献redlw.com。
除了反省这些理性的知识来获得见识以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层面来获得见识,那就是反思我们的情感。情感有很多种,亲情友情爱情,每一种都丰富异常,每一种到达最深源处,都可以兴发我们的潜能,升华我们的生命,更好地完成我们自己。大哲们常说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才真正构成我们生命存在的底色。情感反思亦可获得智慧,甚至是更大的智慧,有的人天生就是情感的天才,比如说歌德,比如说沈从文。这里以爱情为例,可一窥情感反思与情感智慧。
歌德有一句话:“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6这位有着维特愁心、浮士德灵魂的文化巨人,活了83岁、创作了127部作品、一生恋慕女人无数。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在迷狂地给16岁的小情人贝蒂娜写情书,那情书简直热得烫手。又如安徒生,他在火车上邂逅一位心仪的女子,没说过一句话,从此各奔西东,一生中再没有相见,他也再没有谈过恋爱,只为这个女子神魂颠倒,单相思式地写了许多星辉、水晶般绝美的故事,这就有了“安徒生童话”的诞生。可见,人性本自私,但爱情可以克服自私,我们在自己饥寒交迫的时候,还会莫名其妙地为爱人嘘寒问暖,我们一无所有,还会希望爱人富足天下。更高的层面上,爱情锻炼了我们最温柔、最细腻、最卑微、最高贵的情感,在美好的、正面的爱情里,我们人类的潜能、美好的创造力,有时候会意想不到地井喷。
当然,恋爱造就诗人,反过来说,失恋也可以获得人生负面的种种深度,了然人生的种种局限,因此,可以成就哲学家。比如,在歌德年轻的时候,他爱上一位女子,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位女子并不钟情歌德,歌德痛不欲生,想自杀,后来,歌德对爱情开始反省,于是写了一本小说,爱情中的种种,他都倾诉在小说里了,小说写完,他就摆脱出来了,也不想自杀了,这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redlw.com。
要言明的是,情感完全可能把人粘腻、裹挟、淹没,身处情感风暴中央时,往往难以超拔,所有升华和创造,都是来源于退一步之后的反思,所以要强调情感的反思对智慧获得的重要性。
由个人的小情感,升华转化,就可以通达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大爱的智慧,是人类文明中所有宗教最高的智慧。20世纪的情感天才沈从文先生,在回家乡的船上看见流水时,便给其新婚妻子张兆和写了封情书,情书中这样写道:“三三,我因为天气太好了一点,故站在船后舱看了许久水,我心中忽然也像澈悟了一些,同时又好像从这条河中得到了许多智慧,不是知识。我轻轻地叹息了好些次。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种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黑色鸿鹅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态,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着他们。三三,我不知为什么,我感动的很!我希望活的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全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的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入些!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远太深,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的很,因为我太爱世界了,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正是两人同在一处,你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7显然,沈从文从个我之爱的幸福氛围中,自然就兴发、融入了对人类,乃至自然万物的民胞物与、同体大悲的博爱。正如宋代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高僧,他在走路时总是跟手跟脚,别人便问他:“你走路为什么这么轻呢?”他答道:“怕踩痛了山河大地!”可见,我们人类并不比一花一木、一尘一沙高明,在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共患难的苦朋友。不仅仅是要爱自己的情人、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朋友、爱更远的人,还要爱这世界上的一花、一木一草、一芥,无论是儒家推己及人的爱,还是基督无条件无差等的博爱,都是人类创造的爱的智慧和爱的境界。
这样的爱、这样的情感,是比智识更深的智慧,她为一切智识奠基。(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http://www.redlw.com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