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现代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性哲学的理解,本文拟用一种相互比较、互为发明的探讨方式,达成如下研究目标:
首先,对于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与主要命题的探讨,目前普遍的研究范式还是纯理论、纯思辩式的。无疑,这种运思模式是探索人类精神深层的,尤其是那些形而上的、玄远幽深层面的必由之径。然而,我们也不可否认,以经验实证为基本认知手段的科学从来都是哲学的重要支柱。既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一直是中国心性哲学的基本内容,那么,现代心理学就不仅在研究视域上与其有很大程度的交融,而且其研究成果也为心性哲学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本文中,对于中国哲学诸如“心”、“性”、“仁”、“义”、“礼”、“乐”等基本范畴的探讨,笔者一方面利用己有的哲学上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尝试引进积极心理学的实证内容与科学方法,以企尽可能去发掘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对人自身的肯定性内容及其积极的心理学意义redlw.com。
其次,理论自身的价值,在于为现实的人生提供指导。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虽然享受着空前的物质文明,但我们也经历着精神上的焦虑与迷茫。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曾如是描述现代人的心理世界:“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过去用以指引我们自身的古老神话及象征已经消失,而举世弥漫的焦虑感则日益加深”。
正因如此,一些有先见之明的学者试图将哲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把一直拘囿于书斋的人文学科带到临床领域,比如台湾辅仁大学致力于发展哲学咨商,日本大阪大学发展出了临床哲学,慈济大学设立人文临床疗瘴研究室,韩国国立江原大学提出人文治疗概念。无疑,人类痛苦的产生与消除,一方面关乎形而上的价值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牵扯形而下的具体实践的拣择。在前一个问题上,古老的心性哲学必然是未来新的价值体系的重要资源;而在后一个问题上,积极心理学以其明确的可操作性而对消除现代人的负面体验起着实际的作用。如果能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通与衔接,我们当会发展出一种不无中国色彩的“人文治疗”方法来,而这也正是本文探索的另一个目的。因而,在后面的研究中,笔者将不仅从理论的层面阐释人性固有的“正向”之维,亦从实践的层面探讨如何建构积极幸福的人生。这种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心理,更将其扩充到对和谐社会关系的建构上。创新之处:1.国内外关于积极心理学和心性之学的研究如汗牛充栋,但对两者进行比较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运用比较哲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力图揭示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对人自身的肯定性内容及其积极的心理学意义,进而为中国高深玄远的心性之学提供了可以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2.通过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引入,尝试探讨具有中国色彩的“人文治疗”方法,也即从实践的层面探讨如何建构积极幸福的人生,这种探讨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心理,更将其扩充到对和谐社会关系的建构上。(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http://www.redlw.com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