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世界的经验丰富了儿童的认知和情感,锻炼了儿童的能力,使儿童接受教育成为一种可能。同时,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儿童世界,也必须以充实和提升儿童世界、实现自我为目的。
一、儿童世界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并非是凭空的,也非是一厢情愿的,儿童世界就是教育的基础,这体现为:一是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为儿童接受教育奠定了基础;二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和成长,童话世界的情感体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直接感受促进了儿童主体意识的发展,人基本素质的形成,为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和情感支撑。儿童世界是实现真正的教育主体和“完整的人”的教育目的的根基。
卢梭将知识分为两部分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他认为后者与前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杜威则一直强调个体经验的价值,任何的教育都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为基础,只有在已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才一能进一步地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基础。教育正是建立在儿童在其生活世界中获得的经验的基础上的。假设以两个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儿童去过海底世界,另一个则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同为这两个儿童上一节海洋生物课,看其结果必然是观看过海底世界的这位儿童学习效果更好,这就是儿童生活经验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在接受一种新事物或是新知识时,如果我们以前有过类似的经验,那么接受的就比较快,否则可能会产生排斥反应,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验的迁移,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支撑。没有经验的支撑接受新事物变得困难,同理学习的新事物无法与生活产生联系必然会导致厌倦和抵触。儿童是简单直接的,只有涉及到其自身或周边人幸福和生活的事物才能被他接受。对于儿童来说,整个世界都是由他们感兴趣的人和物组成的世界,而非客观、有规律可循的世界。
所以,儿童在生活中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接受教育的横梁。
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和成熟与教育可谓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内容必须要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同食物要适合肠胃而非肠胃要适应食物一样,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而非天性去适应教育,切忌本末倒置。儿童在生活及童话世界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必然会渗透于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应用于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只会知识而无情感的人是机器人,只有情感而无知识的是动物,人作为人是因为人既具备知识又富有情感,这是人的基本素质,是做为完整人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授人知识,还要育人情感。许许多多的名人,尤其是艺术家和作家,他们的作品正是基于他们童年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潜藏着他们的人生感悟。没有对动物的喜爱与执着就不会有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忐忑的人生经历就不会有三毛的流浪记。学过的知识也许会忘记,深刻的情感经历确是刻入骨髓,终生难忘,这正是塑造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的根源和动力。
二、儿童世界是教育的源泉和归宿
卢梭说:“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尤其是从现在来看,在孩子还是胚胎时,家长们就已经开始了对孩子的胎教,呱呱坠地之后更是承受着来自成人的教育,尽管是无意识接受的,但这恰恰体现着人的本能。原始社会也存在着教育的萌芽,言传身教着各种生活技能和常识,教育最初源自于生活。针对儿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
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恰恰是尚未但需要我们挖掘的教育资源,在成人看来简单透明的儿童世界却是广裹无垠的,丰子恺曾崇拜的说过“年纪越小,他的世界就越大”。我们都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儿童的心是宽容的、开放的、自由的,只要他愿意跟从自己的心,整个宇宙都是他的:树荫下、小溪里、星星、天之涯、海之角都属于儿童,一只毛毛虫足够他把玩一个上午,天上的繁星陪他度过整个夜晚。成人己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儿童那里是新奇的、值得研究的,儿童的每一天都是充满战斗力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新奇的事物,太多太多好玩的东西,时间在儿童身上仿佛是停止的,又好像是飞逝的,儿童世界里到处是值得我们挖掘的宝物。这也是卢梭、杜威、陈鹤琴主张教育回归自然,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因所在。
同时也只有来源于儿童世界的东西才会引起儿童的兴趣和认知,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面论述儿童世界是教育的基础时,我们强调了日常生活经验对学习新知识产生迁移的的重要性,我们传授的任何东西只有真正涉及到儿童自身所经历或接触的事物,亦或与其周边人或事物时,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儿童对他感兴趣的事物是毫不吝音的,他愿意为之付出满满的时间、精力、热情,这时仿佛在他周围形成一层隔离膜,他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时间静止空间流窜,你甚至可以看到智慧的火花在不断的闪现,听到灵感在不停的叫嚣。它已经进入了儿童生命,激荡着儿童的灵魂,只有这样的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意境。
水蒸气来自大海,经过水循环,最终以河流的形式流入大海。教育来源于人,源自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并最终以培养完整的人为归宿,这才符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所以儿童是教育的目的,而非教育的工具,任何妄图将儿童作为牺牲工具只为获得美满未来生活的教育都是愚蠢的,是本末倒置的。“最完满的生命是每一瞬间都为自己的独立价值所充实的生命。为了成年而牺牲童年是极为悲惨的,只有傻瓜才会不断地行进,而把一切早期阶段视为后续过程的手段。毋宁说,在生命的本质中就有一种倾向:使每一瞬间都为其价值的丰富性所充实”。所以,认真填满生命的每一瞬间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儿童有其独特的气场,形成属于自己的“视域”。儿童只有在儿童的“视域”中,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体验自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生命,这才是我们的教育应该得到的结果。
应用于儿童的教育资源必须是灵动的,否则只会形成一潭死水,只有源自于诗意、纯真、新奇、纯粹、万能而又流动的儿童世界的资源才能培养出有血有肉、用于完整人格的真正的儿童。(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