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高校的音乐学专业课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统教育模式。然而近几年我国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因此,面向就业需求的教学改革成为近期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以及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高校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
分析培养出具有优秀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音乐教育相关知识,热爱音乐事业,能够胜任音乐教学、科研、编辑、表演等各类音乐相关工作的高级音乐学人才,是所有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音乐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目标就是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及《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目前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结合其培养目标重新进行规划,且各学校要结合本校特色制定不同的办学理念,提高本校音乐学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而保证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新时代音乐学专业人才。具体可以在本校的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环节,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中小学任教,或在相关新闻媒体、艺术团等部门从事音乐工作,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结合学生各自的实际专长及个人兴趣分小组进行选修课的学习,以便培养出各有所长的专业人才。
二、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设置革新路径
结合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现状及培养目标,笔者对其课程设置的革新工作做了如下四大方面的构想:
(一)优化课程结构
高校音乐学专业主要负责为我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因此,在进行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以便为课程结构的调整提供参考。比如可以将外国乐器与中国乐器的课程合二为一,并且增设舞蹈相关课程;还可以增设一批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兴趣进行选择,例如可以增设有关音乐分析、音乐创作的精深课程,为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便利条件。
(二)完善配套教材
目前我国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配套教材的修订方案尚未完成,在这方面教育部需要参考相关专家的建议,尽快完善修订。教材的修订必须要重视对人才培养目标及理念的把握,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专业基础情况等精心进行选编。总之,音乐学专业的教材必须要在涵盖所有专业必备知识的同时,保证知识结构规划合理,以便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课程《中国民族音乐》中,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音乐学专业的实际以及本校学生的整体水平合理选择补充性教材,例如可以增设《音乐作品分析》二级科目,让学生按个人兴趣及水平自由选择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汇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他们的教学演示能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现阶段的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重视加强相关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音乐专业品种全面、教学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高校必须要对本校音乐学专业的所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并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吸收新鲜血液,以便能够打造一支年龄结构、职称学历结构等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开展工作:其一,要组织本专业教师定期去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考察,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性思考;其二,各高校的音乐学专业要加强联系,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其三,学校要按照教师的不同水平等分层次对之进行培训,甚至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或交流,在国际交流中参考国外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不断完善本校的相关设置;最后,各高校要建立相关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以便为各自的课程设置提供足够的选择资源。
(四)教学方法的革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要进行有效革新。现阶段各中小学需要的音乐教师既要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综合知识,也要有一技之长,即需要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既能够成为称职的教师,也能够胜任文艺表演工作。针对这一实际需求,高校的音乐学专业应进行有效革新,比如要兼顾学生的“唱”、“教”能力,以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能唱歌,又能会教唱歌;又如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实习,与当地的中小学联系,安排学生在实习中不断消化吸收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工作的革新正处于探索阶段,应紧密结合相关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音乐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以便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且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