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
持续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大科技兴粮力度,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做好涉农项目整合,集中力量兴建高标准粮田精品示范区,打造超大高标准粮田。在稳定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单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围绕粮油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传统粮油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扶持粮油企业发展,在企业融资、项目报批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促使其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形成龙头。延伸粮食产业链条,培育一批优质、特色、无公害粮食产品品牌。壮大优质稻米产业集群,扶持粮油原料基地建设。
2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农业稳步发展
着力调整农业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农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发展,落实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区和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任务,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促进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农产品产销全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育优质、特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监管,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业生产风险防控,确保县域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规范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扶持力度,扩大农业项目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规模。实施好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大型基建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灌溉渠道、排涝渠道及水源工程为重点,实施好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化水利体系。
3 着力基拙设施建设,强化基拙设施支撑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大以奖代补力度,科学治水,务实兴水,认真解决农村灌溉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交通、能源、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人力和科技支撑,整合人力、扶贫开发、教育、残联、农业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加快科学普及,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干事创业环境,吸引科技人才集聚。
4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发展质量
积极编制城区交通、供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区重点地段、拟挂牌出让地块的控制性详规,完善决策评估机制,强化规划执行和约束,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品位,引领城乡一体化取得新的突破。按照镇当城建、特色建镇的要求,坚持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构建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完善集镇功能,促进集镇建设的组团发展、联动发展,建好中心集镇,统筹推进农村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突出乡村文化、生态、自然、历史等资源,立足集镇、产业、区位等优势,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加快特色集镇建设。着力抓好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以点带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树一立典型、探索经验。加快农村公路、桥梁、沼气池、安全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 持续开放招商,推进产业升级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优化开放环境,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招商活动,完善县域内的产业链。围绕粮食产业,创新招商方式,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和中介招商等方式,提升招商专业化水平。注重发挥政府在招商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商会协会的桥梁作用,拓宽招商渠道,提升招商质量。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推动招商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见效。
6 完善金融市场,强化金融支撑
以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县为基础,做大金融市场、丰富金融产品、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业对城镇化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快金融业开放步伐,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到县域内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壮大建设投资公司、发展投资公司和城市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规模及直接融资规模。
7 推进农村改革试点,创造发展新活力
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带动县域内农村迸发活力、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着力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健康发展。探索构建以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示范园、合作社、农技站相联结的农技孵化、推广、应用和服务体系。加大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验力度,提高项目资金整体使用效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实施方案,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确保流转土地用于农业,防范和抑制农村土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