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考制度改革未来发展的必然取向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30日

从1979年上海市崇明中学率先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加入体育科目起[ion,我国的体育中考制度已经走过了37年。然而,无论是最初敢为天下先的“上海模式”,还是当前与时俱进的“青岛模式”,都代表着我国体育中考制度发展的一个阶段式的里程碑,是中国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征途上的一个节点,而非一劳永逸。就当前来看,“青岛模式”与其它地市的体育中考模式相比,的确体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先进性,人性化地保证了各类考生之间的公平,合理化地考虑了体育考试自身特殊性。这种制度优越性已经在青岛市各初级中学的学校体育中反映出来,也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诚如上文所述,“青岛模式”的实施对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波及到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多个方面。他们都在从体育考试制度的变革中努力寻觅着对自身角色有利的制度因素,而种种功利性的“对策”背后却是对一般教育规律的背弃,是对体育中考制度设定初衷的遗忘。基于此,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必须秉承教育规律的一般性,认清体育考试的特殊性,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深层次的积极引导和影响。

纠正应试体育之风:考试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以体育中考制度的“青岛模式”为例,在多年的不断改革中,其要解决的主要是“体育考试与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与学校教育”这两对矛盾。其中,第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是发生在学校体育教育内部各项日常的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与体育考试之间的矛盾;而第二对矛盾是相对普遍的矛盾,是在学校环境中的体育与其它科目之间权重的矛盾。也正是由于这两对矛盾没有彻底的解决,才使得当前的体育中考制度呈现出反复改革的趋势。就第一对矛盾来说,反映的是当下体育教学与体育考试之间谁依附于谁的问题。虽然在政策文件中反复强调反对应试教育,提倡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但对体育教师来说,在体育中考指挥棒的调控下,“应试体育”之风蔚然成型,凸显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弊病。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何尝不知道考试只是教育的一种评价手段,而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但是体育教师们在国家体育教学大纲非常明确的前提下,却让体育中考文件成了实际上的教学大纲。所以,在体育中考政策未来改革中,应当成为国家教学大纲中明确的一环,而非专门的独立出来。

实行多元评价机制:考试是教育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终结

仅就当前的体育中考“青岛模式”而言,是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国内非常多的地市仍沿用传统的单一终结性考试办法)。前者反映的是学生在初中3年期间在体育活动方面的参与及表现情况,后者侧重用量化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耐力、爆发力以及某项运动技能。虽然青岛市现已创造性地打破了只有一次考试的硬性规定,允许考生有重复考试机会,在考试程序制度上已经取得了创新,但从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来看,仍大面积地存在着“考前拼命练、考后谁去练”的现象。对学生和家长而言,他们并不理解考试只是教育的一个过程,而不是教育的结束。对于体育而言更是这样。针对这样的问题,仅对考试程序的合理性和考试过程的公平性进行改革是不可能解决的,甚至会出现“体育考试制度越严格,应试体育之风愈旺盛”的情形。因此,改革体育考试的评价机制,从“二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向“多元评价”进行转换:强调过程评价、强调个体评价、评价内容注重多元性、强调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有机结合。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考虑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体育知识及努力水平。

倡导体育走出中考: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维度,但不能作为升学的普遍标准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体育和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一样有其特殊性。对于传统的升学考试而言,升学的普遍标准是对基础文化课知识的储备与创造力的考察,对于音、体、美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考试,应当采用特殊人才进行专业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作为一个普世的衡量标准。有一点应当明确,设置体育中考的初衷,是用考试的杠杆来激发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进而遏制我国青少年体质日趋下降的趋势,但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这一颓势并没有显著的改变。在这一问题上,音乐、美术与体育是一样的。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有研究证明我国青少年的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艺术创作力日趋下降,是否也要下发政策实施音乐中考或美术中考,是不是也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要弹一段钢琴曲或画一幅素描,然后换算成成绩计入最后的中考总分呢?的确,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维度,遵从教育发展的规律,但体育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之间的身体差异并不是通过“特殊考生制度”的不断完善就能保证公平的。因此,体育应当从升学考试中走出来,加强全方面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重视中小学的体育文化建设,做好青少年优秀运动员培养和选拔,从而让体育跳出当下考试的怪圈,回归真正的教育。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