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问题反思与机制构建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4日

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是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其重点是高校资源配置和权力分配的社会化。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我国经济结构变革的结果。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教育需求与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速度并不同步,这一矛盾暴露的正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化问题。

一、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现存问题梳理

(一)管理理念落后,法律保障缺失

高校教育管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仍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由集权领导的“条块分割”逐步向“以块为主”的自主办学转变,其面向社会的管理模式也在试运行之中,此种模式实际可视为“旧瓶装新酒”,只是新中国成认以来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一种延续。而社会化管理理念的更新则在很大程度一直处于停滞状态,高校教育管理的依托始终是政府而非高校自身。管理理念尚且陈旧,面向社会的管理模式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高校的服务职能和水平也无法从根本提升。

此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法律保障亦有不足。高校教育面向社会之时需要与相同经济体竞争,需要接受认证和评估,需要进行资本融合与重组,而这些工作均无长效机制可依。即便部分法律涉及到相关问题,但由于不符合高校和大环境的发展现状而难以实施。法律保障的缺失不仅会导致高校外部竞争环境无序或者恶化,也会使高校内部改革成为“纸谈兵”。

(二)质量管理细则缺乏,激励机制效果不足

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程度需要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估机制进行测评,如此方能得到较为客观、合理的结果。同时,这一评估体系亦可帮助高校明确社会化目标,进而制定与自身发展特色相适应的管理规划。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缺乏质量管理目标和细化准则。明确质量管理目标,细化质量管理准则,可以避免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教育资源浪费,有效推进高校资源社会化进程,同时亦可帮助高校明确发展路线,提高学校在管理体制改革的效率。然而,我国高校在扩招过程中侧重将经费金额、校舍数量、校园面积等单维度的硬性数据作为发展目标,没有多样化和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使得高校“接受和输出机制”失调,毕业生也因此出现结构性失业现象。

此外,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也有所欠缺。我国高校虽积极争取自主办学权,却忽略了教学主体在自主办学中的重要作用,致使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本末倒置。教师作为高校教学主体之一,是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关键因素,针对高校教师拥有学术和教学双重任务的特殊属性,须建认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在量化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同时亦能提高教师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除教师之外,学生是高校教学的另一主体,我国高校多以学分制作为衡量其学习质量的标准。这一评价标准过于扁平化、固定化,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意识的发挥。

(三)竟争环境无序,资本运营体制不成熟

资源配置社会化是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的主要落脚点之一。高校在面向社会的过程中,市场配置手段是其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随着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融人高校建设体系之中,资本运营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一部分。然而,当前高校资本运营环境尚不成熟,以高校这一新型经济体为主体的行业规则也未健全,高校之间的竞争多处于无序状态。

资本的良好运营是高校自主办学的重要保障,高校如能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新经济体的优势,亦可加快其教育管理的社会化进程和高校自身的角色转变。但我国高校现有的资本运营手段和市场环境并不成熟,也缺乏行业规则和良N}竞争氛围,更无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这就导致高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与之相关的教育产业发展动力也有所不足,高校作为新经济体的功效并不显著。因此高校无法积极掌握市场话语权,其在权利分配方面也无法摆脱“全能”政府的掌控。随着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教育金融也由财政拨款和高校固定资产等计划经济发展方式向多类型金融融资方式转变,教育贷款和教育储蓄逐渐成为教育产业的主要融资方式。高校的教育金融体制是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的基础和教育投资的重要渠道,但这一体制也因资本运营和资源配置的不完善而无法更新升级。

二、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机制建构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自主办学和政府主导合力作用的混合式管理模式因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而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通用模式。然而,与这一模式相匹配的管理理念更新仍处于停滞状态,这也就使得混合型管理模式无法落到实处。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和体制改革的基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社会化的内在推动力。因此高校应当积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使之与现存教育管理模式相同步,进而科学指导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重点之一便是权利分配,高校应当与政府平等对话,联动建校,进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政府需积极转变教育管理职能和管理角色,由“全能”政府转变成为“有限”政府,搭建与高校的对话平台,扩大高校自主办学的话语权,并以服务高校而非管理高校为方法支持高校的学术自主和自由。高校自身也应转变身份,由被管理者变成自主管理者,科学建认符合高校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管理规划。同时,高校还应积极摈弃“等、靠、要”等计划经济时代的陈旧理念,积极发挥高校作为新型经济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功效,提升服务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努力争取学术自主权。

建认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是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重要保障,政府认法可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面向社会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和系统,确保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平稳推进。同时,健全的法律法规也是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新型经济体,而教育产业在金融产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从某种意义说,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就是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资源配置,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其他高校相互竞争市场份额,接受第三方的认证与评估等。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使高校所处的经济环境更加有序,从而降低高校资源市场化的风险,实现加快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目标。

(二)细化质量管理准则,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

细化高校质量管理目标,建认灵活、开放的测评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重要保障。要尽快建认起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与高教测评机制,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符合现代高教发展规律。市场化的测评机制有利于激发竞争,使高校充满活力,促使大学管理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同时,市场运行易导致盲目竞争乃至越轨行为,并引起不必要的损失或资源浪费,故市场评估机制必须在国家适当调控引导下,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建认起与生产水平相一致的社会化高教体系。

高校首先要对专业教学课程实施认项拨款,做到专款专项。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建认高校与社会的联动机制,为多层次测评机制的建认和运行提供资金保障。其次,高校须树认积极的市场竞争理念,必须转变干部教师职业终身制的观念,强化岗位管理,要树认与市场竞争机制适应的“能进能出、能能下”的观念,破除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落后思维,促进人才流动。同时要坚持纠正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重评审轻聘任”的观念,要强化岗位竞争机制和聘任制,实行真正意义的多层次测评。高教管理社会化进程中自然会更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还需重建学生的评价体系,拓宽学生的测评通道。单一的学分制对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束缚过多,高校要建认与创新教育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测评体系,对学生实践课程的时间以及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新型教育模式的特点建认健全对实践平台、课堂互动以及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机制。在教育管理过程方面,注重量化与质性评价方法的运用,从而建/_高校管理的多层次测评机制。

(三)规范资本运营,促进教育产业有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民间资本逐渐成了高校运营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办学和政府建校成了另一种混合型高校运营方式。大量民间资本的融人,在一定程度解决了高校运营的资金困难,丰富了高校资金来源的类型,进而促使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快速发展。然而我国现有的高校资本运营发展并不成熟,竞争环境无序化,教育产业扩展速度较慢。因此,规范资本运营,促进教育产业有序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的重要环节。

教育金融的投资形式逐渐多样化,教育储蓄和教育贷款也逐渐成了教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作为经济结构调整之后的新型经济体,应当以高校自身优势为基础,积极扩展教育融资渠道,通过高校与企业、相同经济体的联动合作,实现高校资源配置市场化的目标。以高校现有教育资源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可以在一定程度避免因市场竞争无序而导致的高校资源浪费现象。政府也需积极配合高校进行教育金融投资,建认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开放式的认证体制,确保高校资源配置在市场环境中有序进行。政府还需积极鼓励高校发展与高校教育资源相关的教育产业,扩展高校融资渠道,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为高校教育管理社会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