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职业思想的提出,有其现实基础。现实职场证明,随着信息、科技、社会、文化的发展,职业分工细化,职业类型分化的特征日益明显,移动办公、家庭办公已成为现实,淘宝、微商等自由职业受年轻人推崇青睐,新兴职业如微博运营官、网店装修师、网游陪练等不断涌现。新环境、新形势下,职业生涯教育如何顺应这种变化,如何发展、革新理论与实践以适应这种变化,值得教育研究者思考。不过,顺应变化的基础是夯实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及应用,并把这种变化纳人职业生涯教育、咨询、辅导和研究的范围。具体而言,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以理论研究导向、学生发展导向、生命历程导向为发展基础。
(一)基于理论研究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
没有理论研究的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科学支撑,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要通过研究型教学,深化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科学性与系统性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索职业生涯的好奇与热情,增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意识,从而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并且,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学术研究,即教学学术,教师教学的理念、方法、实践、效果等都可以通过学术发表向同行和研究人员展示,通过同行评议推进研究创新。职业生涯教育从研究方法上看有质性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从研究序列上看,有纵向跟踪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从研究范围上看,有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元化和研究内容细化的特征,工作场所学习、职业生涯咨询与发展、职业心理学是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三个主流学术领域;从理论研究热点上看,情境学习理论、特质因素理论、职业兴趣理论、生涯发展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职业抱负理论是国际六大主流研究理论川。教师通过对职业生涯教育研究,了解掌握国际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与教育前沿,提升研究水平,积累研究成果,并将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以研究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推进。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专业化、技术性的研究和教学领域,其通过心理学和教育学从人的特质、认知、环境、情感、能力等视角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同时也通过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与影响效果。譬如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而言,人力资本、心理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都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黄海波从生涯资本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人际关系、团队合作、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社会资本(社会支持、网络差异)、心理资本(乐观开朗、职业认同)三种资本共同解释资源对就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武毅英通过研究发现,在同等就业竞争力水平下,女生获得的面试机会、薪酬水平、发展机会和就业质量等均不如男生,显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并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性别歧视存在的原因。高耀从教育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本、家庭资本(含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川。基于研究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育者的研究领域,以更开阔的视角观察、思考、探讨、解决职业生涯教育问题,而且可以保证职业生涯教育、咨询、辅导过程中的开放性、包容性和接纳性。
(二)基于学生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职业生涯教育内涵经历了由学生服务向学生发展的范式转向,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也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体系。
职业生涯教育早期是一种以学生服务为导向的职业生涯教育范式,主要向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培训就业技巧、联系实习单位等就业服务,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随着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发展,这种教育范式逐渐被学生发展导向所取代,职业生涯教育更关注学生本身的生涯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迈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黄天中在《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一书中用“生涯规划456模式”概括了生涯规划内容和学习方式:+4;是指生命、生存、生活、生涯;“5”是指就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事业生涯规划、创业生涯规划、志业生涯规划;"6”是指体验式学习、自由式学习、创意式学习、正规式学习、非正规式学习、终身学习。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关于毕生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教育,需以学生发展理论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学生发展理论一般有四种类型:个体与环境类理论、社会心理类理论、认知和价值观类理论、整合型理论。个体与环境类理论解释了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强调环境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强调职业生涯教育应关注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同伴交往、朋辈辅导、学习投人、社会参与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社会心理类理论强调以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和审视自我,如性别、性格、宗教、民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和价值观类理论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即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学生表现出来的关于学习、工作、交往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提倡职业生涯教育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整合型理论强调将人、环境、行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量,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关注个体特质,如人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也要关注个体与环境两者如何互动、相互改变,还要关注个体的行动对生涯发展的影响。
而且,作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咨询的理论发展也丰富多元。职业生涯咨询理论模型的演进经历了三种类型。其一,静态的生涯咨询理论模型。该模型重点强调人的特质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匹配度,霍兰德(John Hol-land)的职业兴趣测验、MBTI性格类型测评、卡特尔(Raymond Cattell) 16PF人格测试、施恩(Edgar H. Scheir)的职业锚测评等是该模型的典型代表。其二,动态的生涯咨询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分析个人在生涯发展中的角色扮演和内在价值诉求,舒伯(Donald E. 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和克朗伯兹( 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后现代生涯咨询理论模型。模型主要采用质性评估,以重点关注问题的解决取代关心问题本身,注重激发来访者内在能量,明确未来目标和期待从而采取相应行动,叙事生涯咨询、焦点短期解决技术的咨询模型等是其典型代表Cs7所以,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咨询和辅导的对象、问题、目标、情境的不同而综合运用不同的咨询和辅导方法。
另外,职业生涯发展指标也趋向体系化。美国职业生涯发展联合会(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Association)于2004年发布了《国家职业生涯发展行动纲领框架》(Nat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 Framework,以下简称NGDG框架),该框架由职业生涯发展领域(Domains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Goals)、职业生涯发展指标(Indicators)三部分组成。
第一,职业生涯发展领域包含个人社会化发展、教育成就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管理三大领域,每个职业生涯发展领域设置具体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下设具体指标和学习阶段。个人社会化发展领域包含四大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发展个人对建立并维持积极自我概念的理解;发展积极的人际交往技能并且尊重多样性;将成长与改变整合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平衡个体在多重身份(如休闲者、学习者、工作者等)之间的角色冲突。
第二,教育成就与终身学习领域包含“获得达到个人及职业生涯目标所需要的教育成就和能力水平”和“积极参与终身学习以增强有效适应经济多样化快速发展的能力”两个目标。
第三,职业生涯管理领域共包含五大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并管理符合职业生涯目标需要的职业生涯计划;将决策过程作为职业生涯发展的组成部分;在职业生涯计划和管理中使用准确的、当下的、无偏倚的职业信息;掌握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一般性的可雇佣能力以获得、创造、维持或提升职业地位;将变化中的就业趋势、社会需要和经济条件与职业生涯计划整合。
NC'.DU框架内的每个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均根据个体应掌握的职业生涯知识(KnowledgeAcquisition)、知识应用(Application )、个体反应( Reflection)来编制具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标,并按照布鲁姆(Benjamin Bloom)分类法进行系统编码,形成职业生涯发展“领域一目标一指标”的三级编码体系。NC'.DU框架体系共包含职业生涯发展3大领域、11大目标、228条具体的生涯发展指标[9]
(三)基于生命历程的生涯教育与评估体系
生涯发展是随着人的身体、知识、能力、经历、视野等的发展而连续发展的历程,人生每个阶段有其自身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生涯发展是随着生涯任务的变化而有机融合、逐步过渡、系统衔接的过程,不能片面、机械、割裂地将生涯发展的教育和辅导任务仅停留在某个阶段或某个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10]
所以,生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发展生涯意识,初中阶段主要发展生涯概念和职业概念,高中阶段主要发展个人特质、专业意识、职业意识,大学阶段主要发展生涯知觉、生涯管理、职业决策、职业态度、社会责任感等,整个过程更多地凸显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强调职业生涯教育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在教育中树立系统性、全程性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各学段的生涯教育应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效衔接,突出各学段职业生涯教育的任务、重点和特色,避免教学内容的雷同、重复和空洞。在教育组织形式上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职业生涯教育方法,在进行生涯咨询、课堂教学、职业体验、生涯访谈等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成果,如将学生的成就事件、兴趣、学业表现、生涯规划书等以生涯档案袋( Ca-reer Profile)的形式予以保存、积累和完善。
故此,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评估应在生命历程的整个框架内,从定量和质性两个维度进行。定量维度是根据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和方法开展的数据采集、分析、比较,并以图表或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工具性特征。质性维度通常以行为观察、言语表述、传记和自传资料以及访谈或者练习、模拟和游戏等方式来进行。常见的质性评估工具包括“生命线”“职业分类卡”“职业家谱”“生命角色图(生命彩虹图)”“生涯幻想技术”“终身生涯评估”“我的生涯故事”“我的生涯影响系统”等。不管是定量评估还是质性评估,将评估对象在评估阶段所处的生命历程中的位置作为背景变量予以考察,将有助于评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