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的“道”的哲学思想与形而下的“器”的格物致知相结合,创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数千年来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巨大贡献的中医药。而气与气络学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本身便是形而上与形而下有机结合的典范,形而上的整体系统思维指导临床辨证论治及解剖实验求证,是其不断发展的内在因素,其有关脑神督络、五脏六腑、皮肉筋脉骨等解剖文献资料,既是古人格物致知实验求证的客观记载,也对气络学说研究借助现代实验科学技术促进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气一阴阳一五行”哲学思想源于形而下的自然科学规律的概括,诸如宇宙天体、世界万物、生命疾病等自然科学规律抽提上升到形而上的“道”的哲学层面。同时“气一阴阳一五行”在医学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又赋予了其医学内涵,如气虚、气滞、气逆、气陷均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可以诊查;阴阳在医学领域用于解释诸多相对概念,如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心肺属阳肝肾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等,均在形而下的医学科学具有可以实践的实例。
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一承制调平,基于“气一阴阳一五行”的形而上的整体系统思维与医学领域形而下的生命运动与疾病治疗相结合而提出。在形而上的“道”的高度,概括了自然社会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的和谐平衡一承,揭示了疾病状态下机体代偿性自愈调节能力一制,提出了不同于西医对抗思维的体现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干预策略一调,阐明了调的效应日标与效应规律为自适应、自调节、自修复、自稳态一平,从而传承发展了天人相应与整体观念的气学理论核心内涵;在形而下的医学科学层面,“承”概括了人体通过阴阳调整、气血流通、五脏和调、气化正常而达到动态的自稳平衡状态;“制”揭示了在疾病状态下通过休息调养或适当药物干预机体代偿性自愈调节能力;“调”强调了既要祛除病理损伤因素更要调动人体自愈调节能力,从而恢复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临床常用包括调阴阳、调气血、调气机升降、调脏腑气化等;“平”则是在“调”的干预下人体重新恢复自稳平衡态的过程,这是中医药干预的效应口标,也是效应规律,完全不同于西医学的靶点论,追求的是随着人体整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改善局部病理病变的口的。
承制调平虽来自于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但用于解释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的生命运动及疾病防治规律则属于形而下的医学科学内涵,不仅在临床上呈现出良好疗效,亦可通过实验分析手段揭示其作用机制。如在恶性肿瘤的中医病机分析与治疗研究中,提出了“络息成积’,病机概念,究其发病之本源于正气虚乏、免疫自稳监视功能低下,多由于社会心理、饮食起居、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脾肾亏虚、气络自稳功能低下,在此基础上加之毒邪滞络,或因环境外毒包括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内侵,或因内毒包括气化失常代谢废物如氧自由基在体内的蓄积,正虚邪稽终致络息成积。治疗则在“调”的干预策略指导下把健脾补肾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抗癌祛邪有机结合,研发养正消积胶囊处方。实验研究证实养正消积胶囊可以明显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转移,临床研究亦表明中晚期肿瘤患者应用该药后可明显改善食欲、增加饮食,增加体质量、增强体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达到荷瘤生存的疾病状态下的相对平衡自稳态。这充分显示了气络学说的承制调平理论,把形而上的整体系统思维与形而下的恶性肿瘤干预策略与治疗方药有机结合,成功地破解了中晚期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治疗难题。提示我们坚持形而上的整体思维指导与形而下的临床实践及实验分析相结合,是促进当代高科技条件下中医药及气络学说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可见,以形而上的“气一阴阳一五行”哲学思想为指导,借助现代实验技术手段结合临床实践,在不同层次上逐步阐明气络学说的医学科学内涵,并同步纳人到形而上的整体系统理论创新,是当代气络学说研究需要注意的研究思路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