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教育的规模、数量、知识水平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但与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较为突出的方面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科研与应用结合能力等。发达国家产业优势的重要源泉是大学中先进的实践、创新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出的综合能力极强的高端人才m相比之下,我国大学教育的实践、创新环节仍有许多需要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最早由李克强总理提出,并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给高校培养什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高的人才,为国家长远发展培养出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农业院校由于学科、社会知名度及办学经费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具备建立校内一流实验实践基地的条件和基础,而且一般农科专业的实践内容分散、季节性强、实践条件艰苦、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等不利因素,所以建设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尤重要,不仅能极大弥补校内教学资源不足,降低教学成本,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扬州大学现代牧业实践教育中心结合相关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和学科特点,采用“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模式的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示范中心建设和改革之路,在农科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材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场所体系等,其中实习场所又包括校内教学实验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因为很多专业的实践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包括实践材料的收集、准备、材料的预处理、实验结果统计等很多过程。而学生的实习实践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安排实践活动是很重要的,而且不同学习阶段知识存在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完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系统。
1.2校内外实践场所的协调问题
因为合作单位不仅与学校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而且合作单位的重心在生产,对传授知识有认识上的问题,中心要协调基地的师资力量,尽量安排合适的基地教师传授产业知识;实践的项目多而分散,根据实际情况将时间安排的更为合理、紧凑等川。
1. 3实践内容创新问题
加快实践内容的改革,促使验证性实验发展为创新性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本科生实验项目多数是验证性或是体验性实验,呈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效果较差。而创新性实验需要学生提前介入,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才能得到实验结果。通过科学设计实验实践课程,增加实验的系统性;同时提高设备利用率,使每个学生均有动手机会。
1. 4实践教学效果反馈机制问题
实习实践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反映出来,以便及时改进,同时好的实习实践方法能够及时得到肯定,从而加以推广运用。如何构建更为高效的实践教学效果反馈机制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2实践教育中心的运行机制
管理出效益,高效、顺畅运行是关键。良好的反馈机制是运行顺畅的保证,学校和企业的社会角色和定位不同,校企之间怎样高效衔接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
2. 1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现代牧业实践教育中心的运行机制是学校、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三方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实践性教学和教学效果评价,在推进人才培养、实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显著彰显“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优势和效率。能够充分结合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的生产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广泛意义。
2. 2建立适宜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
将中心建设成汇聚一流师资、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架构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的目标,校内实践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内容达到有机统一,同时达到集开放性、共享性为一体的实践教育示范中心;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支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实验学习环境,给学生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 3提高服务意识,采用网络预约,提高设备利用率
实践教育中心有一定数量的贵重精密仪器设备,有部分设备利用率不高,探索通过改进管理方式等提高设备利用率,可以通过书面或网络预约等方式构建,具体措施包括中心实施青年教师“双赶”政策(赶出去、赶下去),鼓励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建立实践教育中心的交流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同时中心聘请20名在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管理水平的业内专家为中心的合作导师,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对促进实验、实践、创新教学的提质上量有积极影响;在满足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对校内外研究生实验开放,对校内外学生的创新性实践开放。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多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多做实验、勤做实验、善做实验,例如提供创新基金等。
2. 4建立教学效果反馈机制
采用传统和现代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传统方式包括师生座谈会、学生调查表、教学督导、教师座谈会等,现代方式有网络反馈、社会调查表、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等。将来可能要继续跟踪学生10年、20年后的个人发展及在行业中所发挥的作用等,从而达到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实践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3 结语
农科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建立起特色鲜明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模式,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中心采用的校企联合培养已被证明其效果良好,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讨论、起草及课程的讲授,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场所和技术指导,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产业的最新应用技术,对培养具备先进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和适合行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