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既种稻又养鱼,稻鱼共生互利,通过生物结构改变促进功能提升,实现一水两用,一田两用,发挥稻田的最大功能,实现稻与鱼的藕合、生物与环境的藕合。稻田养鱼2005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农业生产,也是农业文化。稻田养鱼充分利用稻田的水土资源,变单一生产为综合经营,变平面生产为立体生产,变单一经营为综合经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草害,增加稻田肥力,抑制蚊蝇危害。稻田养鱼可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增产鲜鱼750kg/hmz以上。稻田养鱼人行门槛低、见效周期短、复制效果好、推广区域广,是扶贫攻坚的利器、减农药减化肥的抓手、稳粮增收的关键措施、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首选模式,还具有“三安三增”的实效,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增地。
1 适合湖南稻田养鱼的主要模式
适合我省的稻田养鱼模式主要有稻龙虾共生、稻卿(鲤)鱼共生、稻泥鳅共生3种。在适合的地区也可以发展稻田养鳖、青蛙、蟹、鳝鱼等。
1. 1稻龙虾共生模式
稻龙虾共生,水稻为龙虾提供天然的荫蔽环境,稻田满足龙虾浅水、平整的捕食、运动需求;水稻与龙虾共生后形成“虫、草、枯叶一龙虾排泄物一水稻”的食物链,实现稻田营养物质循环。每公顷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年可增加效益45 000元以上,是高效益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利用小龙虾抗逆能力强、杂食性的生物优势和成虾商品性好、消费需求大的市场优势,一般农户可以很快上手。
1. 2稻泥鳅共生模式
稻泥鳅共生,能够有效减少稻田害虫,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对河、湖的面源污染;均衡供应养分,提升稻米品质。每公顷稻田养殖泥鳅一般年可增加效益45 000元以上,是高效益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简单易行,管理方便、投人少、产量高、效益大、商品弹性大。
1. 3稻鱼共生模式
稻鱼共生,养殖的鱼类包括卿鱼、鲤鱼、鳖,要求水体更大,可以充分利用稻田形成鱼活动水体基础上,再利用排水沟渠建立鱼坑与鱼溜。每公顷可产鱼600至1500 kg,比一般稻田增加收人45 000元以上。稻田养卿鱼与鲤鱼有两大优势,一是水稻、油菜生产季可少施肥10%以上,减少灌溉1次以上,节肥节水;二是卿鱼与鲤鱼生长环境比常规池塘养殖好,主要是水稻栽培后水质改善。
2 稻田养鱼可持续发展思考
2. 1稻田养鱼是否还会起落
我国农业正由常态向新常态转变,要实现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唯有走低成本高效益的道路。在大宗农产品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中,要实现上述转变,稻田养鱼是非常重要的抓手。正因为如此,稻田养鱼也许有小的起落,大的趋势必然是发展壮大,直至最大容量,这个容量即是在适合进行稻田养鱼的区域农民会优先采纳这个技术。由于稻田养鱼促进农业生产采取清洁生产方式,鱼的价格波动可以通过优质稻谷价格的上升予以弥补。
2. 2稻田养鱼的推广为何近年会出现高潮
原因一是经营方式由过去的一家一户经营向大户经营转变,可以实行连片生产,管水、安全工作容易到位,市场开拓有动力。二是稻田养鱼的工程由过去的人力生产向目前的机械化操作转变,同时由于工业相对成本的降低,稻田养鱼工程容易实现,稻田养鱼工程促进稻、鱼产量丰产稳产,收益有保障。三是消费方面由过去的温饱型已经转变成目前的质量型,对优质鱼的消费增加,拉动稻田养鱼产业发展。
2. 3面积扩大后稻田养鱼是否还有利润
目前稻田养鱼在我省正迅速发展,其驱动力主要是来自种植大户的自发行为,管理与科技界对此有责任监护。稻田养鱼面积增加后鱼产品增加,可能导致稻田养鱼的鱼产品价格下降,以下降到池塘养鱼的价格计算(触底底线),其主产品稻谷由于没有施用农药仍可获得较高的收人,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如在发展稻田养小龙虾的同时开发稻田垂钓(小龙虾)、露营,发展稻田养卿、鲤鱼,稻田养泥鳅等,增加水产品的品种,可以缓解单一发展带来的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