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都积极进行体育教学项目的扩展,从传统的三大球项目发展到小球、健美操、武术等许多项目,这些都是体育工作开展喜人的一面。但在这些体育项目百花齐放的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许多体育项目缺乏相应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体育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比如羽毛球、兵乓球项目在室外进行,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球身受到风的影响会改变运行轨迹,也就失去了该项运动的意义。体育教师对于平时教学都较难开展,更别提去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一)学校层面的因素
众所周知,普通高校每年都会有若干的教改课题以及立项等。近年来,虽然许多体育教师不断努力申请相关教改课题等,但由于绝大多数高校对于体育都看做边缘学科,这就往往导致体育教师辛辛苦苦去申请,始终无法获批,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与信心。体育相关设施通常需要向学校申请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支持,这样使体育工作也较难开展。
(二)教师自身的因素
由于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许多教师的文化方面的功底己经口趋薄弱,加之体育教师学历、职称整体低于其他学科,外出学习、进修交流的泪会也相对较少,这就使得较多的教师闭门造车,对于目前学科的前沿了解较少,主要都是通过以往的经验、习惯组织教学,长年如此。
(三)教学评价的因素
为了引导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各普通高校均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中许多高校建立了学校督导、同行评教以及学生打分这三部分组成的教学评价体系。尽管这套体系己经尽可能完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较多。首先学校督导通常被派来外学科的教授或是专家来听体育课,由于木身对于体育课的木质缺少了解,实际上并不能对体育教学工作起到实质上的帮助,体育教师平时之间也鲜有教学方面的互动交流便要对对方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这显然毫无意义,最后学生评价,学生只对给他们要求较低,安排活动较少的教师进行高评价,如果该教师想要采取多样的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量略大学生就抱怨连天,就对教学评价较低,进行使学校怀疑该体育教师的工作、教学能力。很显然,这样严重的束缚了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现如今,虽然各中小学都在进行如火如茶的新课程改革,但多年来体育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尤其在高中阶段对于体育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于将体育课挤占掉,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低,对于体育以及体育课产生了严重的歧视心理。到了大学阶段,想要他们从根木上扭转对于体育课的看法十分困难,学生的锻炼欲望以及体育求知欲非常低,上课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也较低,这样也使一大体育教师难以开展有效、合理的体育教学改革。
(五)体育软、硬件设施的因素
体育课的开展离不开相关的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各高校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