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项目将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推动四川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这究竞是怎样一个项目?又将给四川带来什么?
国家重点布局
推动“论文变药品”
开工仪式现场资料显示,该项目是全国5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是我国首个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的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杨金亮介绍,转化医学,为的是推动“论文变药品”—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防治重大疾病的手段;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则是国家重点布局的、支撑高水平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天文望远镜,研究宇宙就很困难。转化医学也是同样道理。”
杨金亮表示,该项目将侧重生物治疗领域,加快创新药研发。“针对肿瘤(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研究和开发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疫苗、组织工程和干细胞等生物治疗技术及临床转化应用。”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四川省和教育部共建,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建,主要建设生物制剂筛选、生物制剂制备、临床转化验证和支撑技术4个转化研究系统平台,预计2020年完工并投用。
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与产业链无缝连接
关于这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价值,杨金亮举了一个例了:建成后,将推动生物治疗新药研发周期从10到12年,缩短到5至8年。“对患癌病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命运的改变;对四川乃至全国医学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说,也有极大推动作用。”
中科院院士魏于全以“两高一大”,进一步阐释项目优势:规模大,面积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转化医学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能同时容纳约2500名科学家开展研究工作;高度综合集成,项目将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新药发现、产品中试的完整技术链,并和产业链无缝连接;高度开放共享,“设备、科研人员都向社会开放,供企业等使用、合作。”
在魏于全看来,项目落户四川,是因为四川大学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临床医疗水平,以及成都乃至四川生物医药坚实的产业基础。生物产业是我省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中血液制品以及疫苗、生物技术药在品质及规模上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