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学校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7日

教育的衍生功能及其实现条件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教育功能的研究是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等同于“效能”。简言之,“功能”即“有利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功能即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产生的有利作用或影响。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教育功能有不同的类型。本文把教育功能分为基本功能与衍生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而教育的衍生功能则是指“因教育基本功能的实现而延展出来的对自然改善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功能,所谓“衍生”,指其不是独立的功能,而是寄生于“培养人”这一基本功能并通过其来实现的。教育的基本功能与衍生功能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基本功能决定衍生功能的水平和方向;衍生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基本功能为基础”。可见,学校培养人的活动,会延展出一系列的功能。而且,随着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丰富性日益增强,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的调整和提升,学校教育的衍生功能也会不断得以调整或丰富。    

近年来,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主要是缅籍)跨越国界,自发来到我方一侧的学校就读。根据笔者的调查,云南几乎所有边境县()的中小学均有外籍学生就读,这些学生要么常住中国,要么早出晚归,穿梭于边境线两侧;还有的是跨国婚姻(孩子随母亲来到中国)导致的跨境人学。云南跨境民族地区缅籍学生跨境人学现象,在学界的研究中,可以归人低龄留学或早期留学( Early Study Abroad)的范畴①,但又具有特殊性:这些适龄儿童未办理留学手续,自发跨越国界,进人云南省内边境沿线学校上学。这里使用“跨境人学”一词,与一般意义上的“来华留学”区分开来。汇总各种统计资料,当前在云南省内就读的外籍中小学生人数有万余人之多。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外〔2016] 46)倡议中指出: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可见,研究跨境民族地区外籍学生跨境人学现象,对于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教育交流、共建教育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跨境民族地区是我国政治、民族、宗教、生态、教育等都非常敏感的地区,该地区的学校不仅发挥着开展国民教育、为边疆社会培养人才的功能,同时还是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目前,有关教育对外开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跨境民族地区外籍学生跨境人学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以经验描述为主[3J。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探讨缅籍学生跨境人学所引发的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其实现条件,旨在为我们理解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提供参考。

二、调查工具与调查过程    

()问卷编制    

研究所采用的问卷是在实地访谈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教师以及缅籍学生的家长的基础上编制的。通过20165月在德宏州开展开放式访谈,了解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的意义或影响,在资料饱和后,将开放式访谈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处理,得到18个类别;同时,查阅有关学生流动、跨境民族、跨境民族教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加深对访谈所获得的资料的理解。通过这两步工作,进一步归纳出缅籍学生跨境人学对边境地区学校教育的积极意义,一共有14个指标。接下来再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将问卷的维度和指标进一步简化和明晰化。最后编制出“您对边境学校招收缅籍学生的看法”教师问卷。该问卷除基本信息外,主体部分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Liken Scale)的形式编制,选项分别为15的数字,"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问卷经过信效度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Cronbach's coefficient)0. 927,说明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然后采用KMO检验(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进行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的值为0. 864 ,  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为6720. 298 ,P = 0. 000,达到非常显著水平,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调查过程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缅籍学生最为集中的跨境民族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德宏州)为调研地点,在德宏州又选取缅籍学生人数较多的R市、M市和L县,在这三县分别抽取一个边境乡镇,对乡镇范围内的教师开展全员调查。研究者到学校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255份,回收率为96.3 %,剔除漏答和无效问卷43份,实际有效问卷共212份,有效问卷率为80.0%。本研究使用SPSS22. 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从性别上看,男、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31. 1%68.9%;在民族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54. 2%38.3% ;在任教学段上,小学和初中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63.7%36.3 %

三、结果与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所有指标的均值均高于理论中值3. 0,说明各指标都非常重要。   

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上述14个指标可以归为三大因子:第一个因子为“睦邻友好与文化交流”,包括增进边民友谊、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深化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等题项;第二个公因子包括3道题目,内容包括促进经贸往来、促进跨境民族经济发展等题项,故命名为“促进经贸往来及其人才支撑”;第三个公因子包括3道题目(9 ,  13 ,  14),包括促进教育对外开放、促进跨境民族教育国际化等题项,故命名为“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缅籍学生跨境人学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促进睦邻友好与文化交流、促进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化、推动边境地区经贸往来与人才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是促进“睦邻友好与文化交流”。    

()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能够促进“睦邻友好与文化交流”    

滇缅跨境民族地区山川同脉、江河同流,跨境民族同宗同源,民心相通,民俗相同。云南跨境民族地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就读,一方面可以促进双方边民之间的民间交往,有利于深化中缅友好关系;另一方面缅甸学生在中国求学,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提高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同。据统计,在对“学校招收缅籍学生增进了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一题的回答中,累计有86. 8%的教师表示“符合”(合并了“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两个选项的数据,下同)8. 5%的教师表示“不确定”,仅有4. 7%的教师表示“不太符合”。在“学校招收缅籍学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这一题的回答中,累计有86. 3%的教师表示“符合”,仅有3. 8%的教师表示“不太符合”。累计有84. 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能够促进边民之间的民心相通”,有81. 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招收缅籍学生能够促进边境两侧的民族团结”,同样有81. 6%的教师认为“能够提高缅甸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有83. 0%的教师认为“能够深化两国的文化交流”。此外,分别有76. 9%76. 4%的教师认为能够“丰富边境地区文化多样性”和“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对当地社区和边防管理部门的访谈中也发现,随着缅籍学生跨境人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中缅双方边民的交往日益频密,跨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丰富。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