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运动竞赛的运动员,还是以娱乐健身为目的的锻炼参与者,他们在执行动作技能前、中、后阶段,头脑中可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与自己进行对话或发出声音的自言自语,心理学称之为自我谈话。
自我谈话是一种内部思维,Winder等发现几乎96%的成年人会自我谈话。自我控制损耗研究表明,思维抑制比思维表达更易造成自我控制损耗。这提示,思维表达是一种本能的自然现象。运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谈话目前是现代竞技心理训练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技能之一。基于此,本文对体育运动领域自我谈话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1自我谈话的定义与本质
哲学家与心理学家描述“和自己对话”的术语包括内心独白、听觉表象、私下演讲、内心演讲、自我对话、自我陈述、自我交流、言语思维以及意识流等。目前,运动心理学领域称之为“自我谈话”描述。
上述的界定都认为自我谈话或是发出声音的自言自语,或是发生在大脑内部的思维。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自我谈话也可以是非言语的肢体动作(肢体语言)。Chronic认为,自我谈话可以以口头或非口头的形式呈现,比如一些同语、想法、笑容或眉毛的挑动等。Van Raalte等也认为,自我谈话可以包括表象、内心演说、手部或身体姿势等。Hardy等认为应该从多维的视角理解自我谈话,他将自我谈话描述为“与运动员对自己进行的言语有关的多维现象”。这种自我言语主要用于调控认知、解释情绪、提升努力以及提供鼓舞。同时,他认为自我谈话应与其他认知加工概念区分,这种自我陈述可能是自发无意识的,也可能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自我谈话的本质应包括6个维度:(1)效价维度,即积极或消极的;(2)显性维度,即发声或不发声的;(3)自我决定维度,即指定安排或运动员自由选择的;(4)动机解释维度,即对运动表现是促进的或抑制的;(5)功能维度,即以指导技术为主或以提升动机为主;(6)频率维度,即经常或偶尔。
以往的研究大多采用回顾式访谈或问卷获取运动员竞赛时自我谈话内容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这种研究范式可能会因为遗忘效应而降低结果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因此,Van Raalte等采用现场实验考察被试者在完成运动技能期间自我谈话内容。该研究要求被试者在投掷飞镖时大声报告头脑中出现的内容,由研究者与被试者分别就自我谈话内容进行归类,结果表明,研究者与被试者对自我谈话内容的理解与归类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提示,观察者与行为者差异可能存在于以往的质性研究中,研究者应充分考虑被试者自我谈话的意图与原意。
2竞技运动中自我谈话应用形式与内容挖掘
早期有关体育运动中自我谈话的研究主要采用行为观察、访谈等质性研究范式。Van Raalte等对网球运动员赛场行为观察研究发现,30%的网球运动员使用可观察的自我谈话与肢体语言。结果表明,自我谈话一般发生在运动期间,地点集中于运动场所,内容主要涉及到本质、个人、任务指导、结构以及其他方面,应用自我谈话的原因包括认知与动机两方面。
3自我谈话与动作表现
3. 1自我谈话效价与动作表现
关于积极与消极自我谈话十预效果比较的研究,出现在自我谈话研究的早期阶段且研究数量较少。传统观点认为,积极自我谈话对操作表现具有促进作用,而消极自我谈话对操作表现具有抑制作用。然而,Tod等对自我谈话与运动表现关系的系统分析则得出不同的结果。11项考察积极与消极自我谈话对操作表现影响的研究分析表明,75%的研究支持了积极自我谈话对操作表现具有积极的影响,没有研究表明消极自我谈话对于操作表现具有抑制作用。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总体研究数量偏少有关。此外,对于积极与消极自我谈话的界定也仅存在于自我谈话的内容而非结果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换言之,即便是消极的自我谈话内容,运动员也可能将其解释为积极的、具有促进作用的。例如,早期Jones等提出的焦虑方向理论认为,焦虑不仅具有强度之分,亦有方向之分。所谓的方向即运动员对焦虑体验的解释,或解释为对运动表现具有抑制作用,或解释为对运动表现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自我谈话对操作表现的影响不仅在于自我谈话的内容是积极或消极的,还在于操作者对其的解释。
3. 2自我谈话功能与动作表现
关于自我谈话与操作表现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比较激励型与指导型自我谈话的差异。在另一项飞镖投掷的研究中,Aghdasi发现指导型自我谈话对于女青少年、儿童学习飞镖投掷具有积极的效应,与控制组相比,练习结束后即时测试、保持测试以及迁移测试均优于控制组。对于非优势手而言,指导型比激励型自我谈话更有效。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指导型自我谈话适合处于技能学习初级阶段练习者。Dana等研究发现,激励型与指导型自我谈话对不同类型(分立与连续)运动技能学习效果具有不同的影响,指导型自我谈话对于飞镖投掷(分立技能)效果更佳,而激励型自我谈话则更有利于动力平衡技能(连续技能)的学习。然而,在评价学习效果的保持测试阶段,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提示,至少在短期学习效果层面,指导型自我谈话对于精细类技能更有效。
此外,特殊人群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自我谈话的任务匹配假说。Beneka等考察激励型与指导型自我谈话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人群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励型与指导型自我谈话均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平衡表现。可能的原因是,作为处于弱势的特殊人群,激励型自我谈话能够提升其自信心与努力程度,而指导型自我谈话的作用体现在平衡能力对于膝关节损失患者来说依然是初学技能。
3. 3自我谈话内容来源与动作表现
鉴于以往研究均采用研究者指定自我谈话内容,而没有顾及被试者自身的语言与思维习惯。因此,考察指定自我谈话与自选自我谈话效果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Weinberg等比较自我谈话内容(指导型、激励型、两者混合型)与自我谈话内容来源类型(指定与自选)对大学生长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谈话内容与来源类型不存在主效应,但自我谈话提高了运动员的成绩。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中反馈研究表明,与指定反馈方式相比,自我控制反馈方式更有利于技能学习,行为程序领域的研究也表明,自选行为程序效果优于指定行为程序。
3. 4自我谈话表述形式与动作表现
Seney等从认知任务的视角验证提问式自我谈话与陈述式自我谈话对认知操作的影响差异。PuchalskaWusly等对此的验证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这提示,自我谈话效果存在语言学表达的差异,而这种语言学差异具体体现在个体的语言表述习惯与思维习惯上。因此,该研究间接支持了自我谈话内容来源类型可能对操作表现产生主效应的假设。
综上可知,自我谈话能够促进动作表现。然而,大多数研究以大学生、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等为被试者,竞技水平较低,针对高水平精英级并结合竞赛表现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因此,现有的自我谈话与动作表现关系研究成果,对于丰富体育教学手段或改进动作技能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但自我谈话是否促进高水平运动员动作表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4自我谈话的影响因素
4. 1个人因素
影响自我谈话的个人因素,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就目标。鉴于前期的研究均以消极自我谈话为主,Harwood等探讨了目标定向与积极自我谈话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任务中等自我定向者比低任务中等自我定向者、中等任务低自我定向者使用更多的积极自我谈话。近期,Zourbanos等考察体育教学情境下自我谈话与成就目标的关系,结果显示,目标定向与能力知觉对中学生的积极与消极自我谈话具有累加与交互效应。这提示,能力知觉与目标定向会影响体育教学情境中学生的自我谈话,该研究结果与竞技运动情境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此外,状态焦虑可能是另一个影响自我谈话的个人因素。鉴于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谈话与动作表现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成就目标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运动员的其他人格特征(心理坚韧性等)也可能影响其自我谈话的内容与效价。此外,东西方学生自我谈话的差异也为运动员自我谈话的人格特征差异提供间接依据。因此,未来研究可在人格方面对运动员自我谈话的影响因素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
4.2情境因素
关于影响自我谈话的情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与竞赛情境(比赛进程)有关,另一类与队内环境有关。Van Raalte等首先对影响自我谈话的竞赛情境进行研究,确立影响运动员自我谈话产生的比赛进程因素。Hatzigeorgiadis。则将比赛进程扩展至运动员目标期望的实现与否,该研究支持了Van Raalte的观点,即运动员的自我谈话与其竞赛中预期目标实现与否有关。
除了教练员之外的队内环境因素中,其他诸如团体凝聚力、团体情绪、组织氛围、领导行为、人际信任等,也有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自我谈话。显然,未来研究可从团体心理学的视角开展更多关于队内环境因素的自我谈话研究。此外,有关教练员言行对运动员自我谈话的影响研究大多属于相关性研究,难以确定其因果关系,未来应在方法学层面进行突破,采用实验性研究揭示自我谈话与情境因素的因果关系。
5研究展望
5. 1加强本土化研究,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自我谈话测量工具
萨巫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结构是文化结构的本源和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结构是语言的决定因素。此外,日常生活经验也告诉我们,语言表达习惯与社会文化、民族习俗等存在密切联系。由此可见,无论从研究角度,还是立足于大众经验,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自我谈话既是一种内部言语,也是一种思维表现。个体的思维方式、认知观念受到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后天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Peter等,比较东亚与欧美学生在自我谈话运用以及自我谈话对操作表现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与欧美学生相比,东亚学生更多运用消极自我谈话。因此,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与竞技体育体制下优秀运动员自我谈话内容与结构、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运动员自我谈话测量工具尤为必要。
5. 2介入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揭示自我谈话的内在机制
认知科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认知科学技术的引入可以解答个体认知行为发生过程中大脑神经活动的规律,为解密“大脑黑箱”提供硬件支持。以往竞技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更多是通过对比的方式了解运动员之间行为学指标差异,而行为学指标对应的脑生理层面机制没有得到解答,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恰恰解决这一不足。已有研究发现,发声与不发声的自我谈话均涉及到大量脑区域的参与,而国内一项研究也表明,自我谈话与视觉表象技术对肌电、a波、日波以及θ波均存在显著性影响。
5. 3引入压力情境,提升竞技运动研究的生态学效度
运动技能学习阶段理论认为,处于自动化阶段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技能执行过程中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无需付出意志努力的。因此,通过自我谈话保持技能执行过程的专注度可能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出现逆效应。例Tod等对自我谈话与动作表现关系系统分析的结果表明,消极自我谈话对于操作表现不具有负性影响,可能的原因是自我谈话与动作表现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被试者的竞技水平较低且没有引入压力情境。显然,优化竞技压力下运动员自我谈话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如何在高生态学效度的条件下,考察自我谈话干预技术对高水平运动员操作表现的影响,是未来自我谈话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