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撤点并校”基本情况
“撤点并校”是对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结构布局调整的简称,以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为标志,以大量农村中小学校被撤并为特征,是我国基础教育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5年,云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减幅高达61.1%}其中:初中从1857所下降到1679所,减幅9.6%;小学从2.13万所下降到1.24万所,减幅41.8%;小学教学点从2.15万个下降到0.33万个,减幅84.7%} }}-21数据表明云南“撤点并校”以小学和教学点为主。需要说明的是,“撤点并校”在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上学远、农村家庭教育负担增加、农村学生辍学率上升、校车安全、大额班与巨型学校等问题,f}l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国务院于2012年下发《关于深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两个政策调整文件,遏制了农村中小学撤并过快的态势,但云南农村小学、初中数量减少的趋势并未改变。
(二)云南“撤点并校”学校体育资源状况
资源是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和。f}l学校被撤并后,部分教师和可搬迁设施转移至保留学校,校舍等资源遗留下来,大部分代课教师被解聘。“撤点并校”学校体育资源是指学校被撤并后没有继续用于学校教育的体育资源,包括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设施资源。
1.体育代课教师师资资源
代课教师是一个历史问题,是城乡二元户籍结构的产物,具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为解决教育发展与财力不足、编制短缺的矛盾,县、乡、村低薪聘期的临时教师被称为“代课教师”。}5}1995年底,云南有代课教师56573人,[6]其中92.4%的代课教师在小学;2013年《南方周末》报道,云南代课教师规模已发展到10多万人。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 “坚决辞退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逐步清退代课人员”的要求。截止2015年,云南大理州共辞退代课教师33966人。按照2015年教育统计数据,小学体育教师5.21%、初中体育教师5.39%的占比估算,大理州辞退的代课教师中体育教师应有1700余人,云南全省辞退的体育代课教师应在万人以上;考虑到小学教学点代课教师的“一人多科式”任教情况,云南具有体育教学经历被辞退的代课教师规模将更大。这些因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和师资水平提升而被辞退的体育师资,是重要的群众体育人力资源,具有被再开发再利用的价值。
2.撤校后遗留下来的体育设施资源
学校撤并后,遗留下来的体育设施主要是室外操场和不便于搬迁的框架类体育设备,如篮球架等。对于这部分资源规模,调研发现教育部门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本文拟用全国平均数据进行估算,2004年至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减少72323所,在不扣除保留学校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形成增量的情况下,4年间农村学校体育场(馆)面积共减少近1.14亿平方米,[7]校均减少1571平方米。2001年至2015年云南共撤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080所(不含教学点),按照全国被撤并学校体育场地校均减少1571平方米估算,自2001年以来,云南因“撤点并校”遗留下来的体育场地面积在1400万平方米以上,另有几千套未被拆迁搬离的篮球架、单双杠等框架类体育设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云南人口规模4596.6万为参数,如果学校撤并后的体育场地能够用于体育事业发展,云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会因此增加0.3平方米以上,这将有力促进云南体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