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气”一词《说文解字》解释为:“云气也,象形”。指的是天地之间一种无形的能量变化。作为能量的气流动于自然之间万化出风雨雷电,四季更替,充盈于人的身体生出仁义礼智、爱恨情仇。那么什么是浩然之气,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孟子讲:“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刚至大,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lunwenbox.com。
(2)《孟子·公孙丑上》
首先,浩然之气很难言说,它至大没有界限,至刚不屈不挠。程子曰:“天人一也,更不分别,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意所蔽,则然而馁,却甚小也。”(《牡丹亭·言怀》)浩然之气是人身上的能量,如果被人的私欲蒙蔽,就会空虚、没小。所以孟子讲“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在这里,“直养”,赵岐注《孟子》说:“正直之气”,“养之以义”。至刚至大的正气,以义进行培养,义是孟子四端之一。因此养气就是培养心中固有之义。
其次,“无害”。人心固有的义乃天地之自然,无需外界干涉。孟子之后举出堰苗助长的例子,其喻意也在于此。养气不可像“不耘苗者”那样以为没有益处而舍弃,也不可像“堰苗者”“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因此当“气”产生时不要强行阻止也无需刻意促进,而是自然而然地由内发出,见于面庞,神气温润,流于四体,充盈全身,行动自然,最终显而易见。
再次,孟子又云“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盈于身,必须配合“义”与“道”。义是象形字,原字是上边一个羊,下边一个拿着戈的人。关于羊有两种解释,一者认为,从羊的字形结构来看,无论上面的两点还是中间部分都是左右对称,因此羊意味着公平。二者认为,养在古代是供奉于祭祀的物品因而象征着信仰。除此之外,从结构来看,“羲”一一羊下边手拿兵器的我,其代表着为了公平或者信仰而勇于战斗的人。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fll《孟子·告子上》由此可见,“义”是屹立于天地间手持兵戈誓死捍卫心中信仰(四端)的勇士。再者,“道”是天理之自然。对于浩然之气来说,道就是孟子所说的“良能”与“良知”。良能是指无需学习便可行为的先天能力,良知是指无需思考便可通晓的先天知识。良能与良知构成了人固有的“完满”一一“善”。因此孟子认为养气必配义与道,并使人的行为勇敢而无所竭虑。反之,没有浩然之气充于身,只凭借一时冲动行鲁夫之勇,则与道义无关,非天理之自然lunwenbox.com。
最后,孟子认为培养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集义,朱熹认为:“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于义也。”袭,“掩取也,如齐侯袭营之袭。”《四书章句集注》意思是,浩然之气乃时时事事出于义,行于体,心中无所愧作,从而气自然发生于其中,运行于四体,由内向外孕育而生。随着此气越集越多,浩然之气便自然而然地呈现于外。因此集义是内心义的积累并向外发散的呈现,而非外界义气之偶合。孟子又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此句较长,朱熹将勿正与勿忘断开,心勿忘与勿助长断开。读作:“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近世学者将心与下文并读:“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笔者认为后者读法更易理解此句的本意。前文讲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这里孟子强调集义有三个关键之处,分别是“勿正心”,“勿忘”与“勿助长”。第一个关键点:正,预期的意思。“勿正心”就是说关注于“集义”本身如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不可预期其效果。只注重集义本身的修炼无需执着于结果的完成。第二个关键:“勿忘”,不能忘记。意思是当“义”未充盈于身体时不能以为毫无益处而不去集义。最后一个关键点:“勿助长”。“助长”是指以外力刻意干预,这里“勿助长”就是说“集义”要有节度,不能强求。“无薯宋人然:宋人有闭其苗之不长而堰之者……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搞矣”。告子不明白义,认为义是外部的,从外界汲取之后强制于心,这便是预期义的效果,外助养气,实属“助之长”者。
括而言之,培养浩然之气必须配夫道义,方能无所畏惧,而配夫道义要讲究“直养”而“无害”,“集义”而非“义袭”,并且做到“勿正心”,“勿忘”与“勿助长”。那么,“不动心”除了“大勇”、“浩然之气”的培育外还需怎么样的君子特质?所谓:“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者龟也”(《胡子知言·附<国史本传)》)“知言”是孟子积极人格培养的重要部分。毋庸置疑,言语所表达的意旨皆出自于内心的想法。内心明义知礼,则言语确凿无误,内心混沌不堪,必然词遁言穷。(本文由中国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http://www.lunwenbox.com 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