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燃烧理论
众所周知,自然界的燃烧现象需具备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着火点。牛文元将燃烧理论运用于社会事件中,提出社会燃烧理论,即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状态被打破,会给社会稳定以不同程度的“负贡献”(即“可燃物”),当此类“负贡献”的量累积到质变的程度,并辅以错误的舆论导向(即“氧气”),会使社会不良情绪的淤积达到一定的人口数量密度和地理空间规模,此时,在某一“突发导火线”(即“着火点”)的激励下,即可爆发社会失序或民众动乱等问题。
2.突变理论
1972年勒内·托姆勒内·托姆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以拓扑学为工具,研究某种事物结构不稳定发生突然改变的现象及规律,即突变理论。突变理论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区别于过程稳定的渐变过程。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不仅存在光滑的渐变现象,也存在着大量的突变现象,如岩石破裂、桥梁崩塌、天体相撞、企业倒闭、经济危机等。托姆将系统内部状态的整体J胜“突跃”称为突变,具有过程连续而结果不连续的特征,可以用于认识和预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复杂系统行为。
3.混沌理论
1963年爱德华·诺顿·劳仑次提出混沌理论(Chaos theory ) o混沌理论是研究动态系统(如:人口迁移、气象变化、化学反应等)中无法用部分、单一的数据关系,而必须用整体、连续的数据关系才能加以解释及预测其行为的理论,它解释了决定系统可能产生随机结果,是一种兼具质性思考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混沌理论用简单的模型获得明确的非周期结果,具有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和过程的可推导性,在气象、航空及航天等领域的研究里有重大的作用,在教育行政、课程与教学、教育研究、教育测验等方面也有些许应用的例子。混沌理论指出,在混沌系统中起初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未来的表现形态会造成极大差别,广为人知的蝴蝶效应正是混沌理论典型的案例。因此,将混沌理论运用于农业灾害系统领域,用以分析农业旱灾发生后,极小的社会危害不引起人们重视,最终导致社会风险爆发的研究,最合适不过了。
4.信息扩散理论
信息扩散理论最早源于Everett M. Rogers在((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一书中提出的新事物发展S曲线理论,该理论认为新事物的发展与扩散会经历了解、兴趣、评估、试验、采纳五个阶段。信息扩散理论认为几乎大部分新思想、新事物的扩散传播过程都是呈“S”形曲线,即开始人数很少,扩散的进程很慢,当人数增加到居民的10%一25%时传播和扩散的进程会突然加快,曲线呈迅速上升趋势,而在接近于最大饱和点时再次慢下来。
5.生命周期理论
生态学中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是指一个生物体的生老病死。而生命周期应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通常定义为“从摇篮到坟墓”( Cradle一t。一Grave)的整个过程。对于农产品来说,就是从自然中来回到自然中去的全过程,包括在自然界中种植、收割,在农产品加工厂进行加工、运输,在农产品市场进行出售,最后让顾客食用,残留物处理后回到自然界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生命周期。而一场农业旱灾也会经历从“出生”一直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因此,可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生成与演化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