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是我国最重要也是受众人数最多的音乐教育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知识、领略音乐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习创造音乐等等。在这个课堂中,音乐教师充当了主要的角色。他们主导着整个课程。包括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管理模式等等。多年来,我国一直在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进行改革,颁布了多个版本的课标。可以看到,课程标准的制定已经越来越优化,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优化中。但是,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和一线教学听课发现: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的很多时间是无效的教学。如此一来,即便是再好的课标,再好的教材也无法发挥作用。所以,笔者提出了建立“有效的音乐课堂”这个问题。本文将具体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普通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有效性课堂
“有效音乐课堂”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教学。从古至今,都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比如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是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针对个别教育效率低下的弊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一、“有效音乐课堂”构建中教师的职责
首先,教师应该重视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普通学校教育主要是为了学生能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更高一个等级的学校。所以,知识的学习往往采取灌输式的、结构化的。这样对学校某些学科的知识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对于音乐这门学科,是非常不适合的。音乐课程的模式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式,音乐的元素性知识也不能用概念、原理、规则等来进行讲述。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把灌输式改为启发式,把概念性讲解改为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当然,方法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详述。但是,无论什么方法,我们都是要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课堂模式。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即动态的音乐课堂。教师在教学的最初,会按照泰勒教学原理首先预设一个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筛选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案。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完全依照教案进行教学,往往达不到最好的有效性课堂。教师的音乐课堂应该变为动态的音乐课堂。即观察学生的学习有效性,然后对教案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音乐课堂”构建的基本结构
有效音乐课堂构建首先要设计动态的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21世纪,我国进行了大范围的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改革也包含其中。它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有效的音乐课堂必须是一个有着多维度教学目标的音乐课堂,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必须遵照学生的发展、个性以及自我需求来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
有效音乐课堂的构建还要基于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本身。教师的自身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如果拥有较强的专业素养,那么他在教学课堂中就能灵活的掌握教学进度、观察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调整教学内容。所以说,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根本保障。那么对教师进行不间断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不间断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是使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时代不断发展,新学术思想不断涌现和使用的现代社会中一直保持教学的先进性。
有效音乐课堂的构建还要依靠有效的评价机制。定期的测评则是对教师的一种监督和督促,也是给予教师自我认同和肯定的方式。在评价中,我们不能只看重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要关注的有:教师的自身特征、教师的自我品质、教师对工作的态度等等。从学生层面上讲,评价机制还能帮助研究者更好了了解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比率。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看重学习最后的结果,比如以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一个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那就太片面了。我们要用多维度的评价体制,在认知、情感、满足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测评。
三、结语
总之,有效的音乐课堂是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合理把握和对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也是教师对课程、情境、学生之间关系的全面衡量以及对教学各个因素全面协调的活动过程。学者们将不断的研究,使有效音乐课堂更好的建立。(本文由中国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